勞動宣言
做科研需要求實創新、堅持不懈,
沒有條件也要創造條件
4月初的廣東英德春雨綿綿,在浛洸鎮明朗茶場,依山而建的茶田經過一整個冬天的蓄力,又恢復了生機,鮮嫩的芽頭布滿茶樹枝頭,茶田小道上,除了有茶農忙碌的身影,還有一位身穿橙色工服的年輕人,他是佛山市鐵人環保科技有限公司(下稱:鐵人環保)生產與技術部副主管康杰星,他也是這140畝富硒高產綠色茶園的項目負責人。
精研技術
實現英紅九號有機富硒
“從今年3月9日,明前茶的采摘就開始了,比去年提前5-7天,在鐵人環保的‘葉面阻控技術’加持下,茶葉芽頭長得快長得多還長得好,茶農們都說要手腳再麻利些才能跟上芽頭長的速度。”康杰星說。
“創新是提質增產的第一動力,鄉村振興要靠科技創新”。秉持這個信念,錨定公司要實現英紅九號提質增產、有機富硒的目標,康杰星在三年前第一次踏足英德實驗茶園,在這里他與團隊技術人員一道開展對土壤“望聞問切”、制定并實施技術方案、指導茶葉全生長周期種植等,最終實現產出茶葉指標達成目標要求。在前兩年技術探索和應用示范成效顯著的基礎上,今年實驗茶園項目范圍擴展到140畝。
“剛開始的時候也會有不適應,此前葉面阻控技術主要用在水稻等糧食作物上,為了更好實現技術擴展應用在茶葉上,我和技術團隊扎根茶園、不斷學習、精研技術、反復試驗,通過結合公司拳頭技術產品,搭載無人機精準化葉面噴施的新模式,成功因地制宜探索出富硒茶葉的生產方法,取得很好的試驗效果。”康杰星說。
順應規律、看天吃飯是農業的特點。康杰星說,在茶樹生長的關鍵期,要組織無人機進行“葉面阻控劑”的噴施,實現整片茶園在同天噴施完畢是目標,一天中可實施的時間是上午6-7點,下午4-8點,要避開下雨、避開暴曬,這對技術人員是很大的考驗,因為精準的噴施是最終達成目標的關鍵。
“硒含量增加率為107.14%、茶多酚含量增加4.95%、游離氨基酸總含量增加9.09%”,檢測報告顯示:經過鐵人環保技術賦能的英紅九號已達到富硒增產效果,同時實現茶多酚、咖啡堿、游離氨基酸等析出物增加,茶湯口感明顯提升。
扎根一線
90后逐夢在希望田野上
在非農忙和采摘的時節,大多數時候,康杰星日復一日地重復著同樣工作,比如來回穿梭于茶園,觀察并記錄每片區域植株的生長情況,每天走兩三萬步是常有的事;在實驗室里反復實驗比對結果,有時會忘記吃午飯;在不同階段反復與茶農溝通,指導如何實施科學種植等等。耐得住寂寞,方得始終,這種遠離喧囂、單調重復的生活對于康杰星來說,反而是持續學習、深入思考的好機會。
入職鐵人環保三年以來,除了負責茶園等技術應用示范以外,康杰星還參與公司科技創新、技術營銷等工作,一部分工作時間都要在省外,疫情期間,排除萬難奔赴廣西、貴州、重慶、河南、河北、黑龍江等10個省份開展技術應用示范及推廣試驗、新技術應用研究及全國PK展示,為公司開拓新的市場及業務板塊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。
康杰星說,他是農村出來的孩子,讀的是化學專業,做環保是他的初心,守護國家糧食安全是他的使命,在鐵人環保,他磨煉了踐行初心的本領,也找準了實現夢想的路徑。
晚上的茶園非常安靜,茶園邊的簡易活動板間房就是康杰星的實驗室和宿舍,吃過晚飯后,他習慣了到茶園走走,看看茶樹,想想未來幾天的工作安排。他希望,通過他和技術團隊的努力,今年可以按計劃在140畝茶田里再次達成目標,帶領茶農種出更多更優質的富硒有機英紅九號。抬頭望星,方向更加清晰,低頭看路,腳步更加有力。
微微星光,匯聚起來就是璀璨星河。在守護國家糧食安全、助力鄉村振興的征途上,鐵人環保人將不斷提升綠色生產技術,深入基層、融入基層,圍繞多地特色產業,開展形式多樣的農業技術和信息服務,使之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引擎。
編輯 |鐵人環保線上推廣小組 來源 |鐵人環保 潘云飛